發布時間:2025/08/01來源:天津歐亞肛腸醫院
長期腹瀉不僅讓人虛弱乏力,還可能悄悄傷害你的肛腸!如何避免慢性腹瀉引發痔瘡、肛裂甚至更嚴重的疾病?今天就來教你科學應對。
一、慢性腹瀉為何會引發肛腸疾病?
長期腹瀉時,腸道蠕動過快、排便次數增多,會導致:
肛門黏膜反復刺激:稀便中的消化液腐蝕肛周皮膚,易引發肛周濕疹、瘙癢。
靜脈叢壓力升高:頻繁用力排便可能誘發或加重痔瘡。
肛管撕裂風險:水樣便易造成肛管微小裂傷,發展為肛裂。
菌群失衡:腸道有害菌可能侵襲肛竇,誘發肛竇炎甚至膿腫。
二、5招切斷“腹瀉→肛腸病”惡性循環
1. 先找病因,對癥治療
慢性腹瀉的常見原因包括:
感染(如細菌、寄生蟲)
腸易激綜合征(IBS)
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
食物不耐受(乳糖、麩質)
藥物副作用(如抗生素)
建議:腹瀉持續2周以上,務必做糞便檢測、腸鏡等檢查,切勿自行長期服用止瀉藥。
2. 飲食“三要三不要”
要吃:低纖維的香蕉、米飯、蘋果泥、吐司(BRAT飲食);發酵食品(無糖酸奶)調節菌群。
要喝:口服補液鹽(防脫水);淡茶水(收斂腸道)。
要清淡:蒸煮代替油炸,少量多餐。
不要吃:辛辣、生冷、高脂食物;含果糖/代糖的飲料;豆類等產氣食物。
不要奶制品:腹瀉期間可能暫時乳糖不耐受。
不要酒精:刺激腸道黏膜,加重脫水。
3. 肛門護理關鍵細節
便后清潔:用溫水沖洗或濕廁紙,避免用力擦拭。
保持干燥:清洗后輕拍干,可涂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
坐浴緩解:每日1~2次溫水坐浴(40℃左右,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4. 重建腸道屏障
益生菌:選擇臨床驗證的菌株(如鼠李糖乳桿菌GG株)。
谷氨酰胺:修復腸黏膜,可咨詢醫生后補充。
鋅補充劑:兒童腹瀉時補鋅能縮短病程(需遵醫囑)。
5. 運動與習慣調整
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改善排便控制力。
避免久蹲:如廁不超過5分鐘,減少肛門壓力。
記錄飲食:排查誘發腹瀉的食物。
三、這些癥狀警惕并發癥!
若出現以下情況,立即就醫:
大便帶血或膿液
肛門劇烈疼痛、腫塊
持續發熱或體重下降
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結語:慢性腹瀉是身體發出的警報,及時干預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更能避免肛腸“二次傷害”。轉發給身邊常腹瀉的朋友,科學養護腸胃,從今天開始!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郵件至及時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