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高燒寒顫怎么治療
病情描述:
高燒寒顫怎么治療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通常在臨床上高熱寒戰的病人。可以使用溫水擦浴的方式。因為這個時候病人的全身毛細血管處于收縮狀態,因此會出現寒戰的問題。溫水擦浴的過程當中,可以讓病人多補充一些,用開水或者姜湯。這樣有助于病人毛細血管舒張,從而達到退燒的效果。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小孩發高燒怎么辦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種疾病的前兆或癥狀,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產生的一種反應。孩子如果出現發燒癥狀,家長們要保持鎮定。首先要學會測量孩子的體溫,做出正確的判斷。發熱體溫37.5℃~38℃算低熱;38℃~39℃是中熱;39℃以上才屬高熱;超過41℃就是超高熱。發熱38.5℃以下,可以在家進行護理,最好選擇物理降溫。38.5℃以上,就要請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再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小葵花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這樣的兒童中藥退燒藥物,成分含有柴胡、桂枝、蟬蛻,可以起到解熱、抗菌、抗病毒、防驚厥的作用,避免高燒反復。中藥退燒,安全性比較高,周歲以內亦有明確用法用量。此外,孩子發燒時要適時給孩子補充足量的水份,以防孩子因高燒引發脫水。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36
-
腦炎高燒不退怎么辦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個患者主要是哪種類型的這個腦炎。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腦炎,我們首先要病因治療。病毒性腦炎我們要抗病毒治療,然后細菌性腦炎我們要抗細菌的治療,結核性腦炎我們要抗結核治療。就是說在病因治療基礎上,病人仍然有高熱不退的,我們要用一些藥物,比如說退熱藥,比如賴氨匹林。包括我們醒腦退燒藥物,比如醒腦靜,麝香,安宮牛黃丸,紫雪散等等一些退燒藥。除此之外,還要通過物理降溫,比如說我們冰毯,冰帽,如果在家的話我們在腋窩下和大動脈的地方,我們要加上我們的冰塊。也有人通過全屋、房間,比如空調降溫進行這個病人體溫的一個治療。當然也可以通過冬眠,然后讓病人體溫下降。01:28
-
高燒寒顫怎么治療首先針對高燒寒顫,需要緊急處理。通常情況下體溫大于39℃,我們就稱為高熱。針對高熱的病人,明確高熱引起的原因之后,可以積極的給予退熱治療,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布洛芬滴劑、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針對寒顫,寒顫的時候通常我們可以予以保暖,寒戰過后需要立即松開衣領,敞開衣袖,注意吹風散熱。第二,高燒寒顫引起的原因,通常情況下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感染可以是細菌感染也可以是病毒感染,針對細菌感染,我們需要用敏感的抗菌藥物,如頭孢菌素、青霉素或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頭孢噻肟、頭孢他啶。第三,針對高燒寒顫采取的一般治療措施,包括鼓勵神志清楚的、能口服的,盡量補充水分,不能口服的或者補充不完全的需要積極的補充液體、補充能量,幫助患者度過疾病急性期。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語音時長 2:09”
-
高燒怎么治療針對高燒的治療,首先要查找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系統規范的對因治療,而且還需要對癥治療,在對癥治療方面的,一般來說,可以開始給物理降溫,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理想,可以口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物,還需要補液。針對高燒,查出病因最關鍵,如果是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發燒,就需要挑選合適敏感的抗生素來進行抗感染治療。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發燒,一般來說采取對癥處理。如果是真菌感染所導致的高燒,就需要抗真菌處理。語音時長 1:10”
-
高燒怎么治療1.濕毛巾敷額頭;2.當溫度在39度左右,如果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可以吃一些退燒藥;3.當發燒到40度以上,可以先打一針,先把體溫降下來;4.如果高燒持續不退,并伴有咳嗽等癥狀,需要打吊瓶;5.大量飲用白開水,但一次性不要喝太多,分多次。
-
高燒39.5怎么治療發熱的原因就是感染引起感染,包括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以及支原體、衣原體、真菌感染等,也可以是體溫中樞異常,皮膚散熱異常,無菌壞死物質的吸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建議您可以先服布洛芬混懸液,多喝水,口服大青葉口服液,如果仍有不適,注意休息,多喝熱水,出汗有助于散熱,可以隨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對癥用藥治療。
-
高燒寒顫怎么治療首先針對高燒寒顫,需要緊急處理。通常情況下體溫大于39℃,我們就稱為高熱。針對高熱的病人,明確高熱引起的原因之后,可以積極的給予退熱治療,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布洛芬滴劑、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針對寒顫,寒顫的時候通常我們可以予以保暖,寒戰過后需要立即松開衣領,敞開衣袖,注意吹風
-
膽管積氣引發高燒寒顫怎么治療膽管積氣引發高燒寒顫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物理治療、服用藥物等方式治療,出現這種情況考慮是膽道感染的原因,還有可能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等原因引起。1、調整飲食:在患病期間應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可以吃油膩、高熱量的食物,比如油條、炸雞、蛋糕等以免引起疾病加重,在此期間應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